行业新闻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发布日期:2023-12-01  来源: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图1)

  学校是用来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应该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工作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才能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呢?我认为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孟母三迁”正说明了文化环境对人成长的熏陶作用。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为此,我们可以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还可以设两个宣传栏向社会、家长进行宣传。校园内可以设置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规范图等,意在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再依次是教风、班风、学风建设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的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此外教室的黑板上方应悬挂国旗,国旗两旁书写班训,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明确规定教师的职责。要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不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同时,我们学校上下操场栽种了柏树,开辟了一条绿化带,创设了两个园型的花坛,栽种塔柏树,真正做到了阳春葱笼滴翠、盛夏鲜花似锦、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气盎然、四季皆春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产生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学校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的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的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栏目里,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可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要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再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班队活动是主要的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治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祥和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校园处处皆文化,要把我们的学校装扮得如花园一样,要让学生置身其中犹如走进游乐场一样,让学生在玩中长智、在乐中爱益、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推动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向新的层面迈进。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还不够。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经验的不断丰富,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开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评估的指标的引导下,很多院校园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投在校园的环境和设施建设当中,新建改建了一批图书馆、实验楼、多功能娱乐厅等文化设施,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入,使得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目标,很多高校认为只要把楼房建起来,把各种雕塑建起来,就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对各种建筑、雕塑本身蕴含的文化意义的挖掘,没有展现出物质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意义,使学生只见其形不见其神,使校园物质文化的发展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发挥不出校园精神文化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今大学校园变得浮躁、媚俗、功利,表现在对社会文化的简单适应与单维趋从,表现出校园文化责任心及功能的缺失,并且高等教育的功利性受到不适当的夸大,而学术性和精神性受到人们的漠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已经在一定程度向社会文化趋同。很多高校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很多学校为了追求速度,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着空,大,没有实质内容的毛病。除此之外,每个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样,校园文化应该与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相结合,找出特色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更具有生命力。

  3.医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完善学校相关的制度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从制度上的被动要求,变成师生的一种自我习惯。这样就导致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连续性。上级领导重视的时候,学校就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领导不重视的时候,校园文化建设就被忽视;此外这种没有制度限制下来的文化建设,也很难建设出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受领导风格的影响,每个领导的领导风格都是不一样的,这样校园文化就无所谓继承性了。

  一个合格的高水平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而且要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世界眼光。因此,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积淀和创造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空口号,它是有一定的载体的,如学校环境,文化娱乐设施,学校的制度等。高校应该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增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的设施建设,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有足够的空间和设施进行各种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平台。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学校的大部分课程都是进行专业学习,人文知识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少。高校应该重视这少之又少的课程,安排优秀的教师进行授课,将这些少量的课程上好,而不是敷衍了事。此外,除了人文课程,鼓励学校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鼓励不同的兴趣爱好开始的社团,学生会,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如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十大歌手比赛,三下乡等,通过这些课外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以达到活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

  3.加强校园文化的特色建设。一所大学的综合竞争力应该包含很多要素,例如学生的质量、专业的种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学校的科研能力以及学校的声誉等。而经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如何提高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就体现在校园文化的“不易模仿性”,而“不易模仿性”就是指校园文化的特色。中外著名大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大学之所以著名,是由于其鲜明的特色。因此,高校应该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结合本校办学的特色,凝练出具有鲜明的特色的校园文化。

  4.完善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努力才能收到一定成效。学校要从宏观和战略高度,在参照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功效,并将这些建设的经验及作法,设立成为一种学校制度,在制度上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进行,同时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前后连续性。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检查评估体系当中,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安排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的党团组织,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所有组成人员的参与。各高校应充发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功效,开辟具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新思路,真正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基地,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要想进行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必须建设厚重的学校文化。同时学校文化也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与学校有关的教育教学措施以及相关的制度和活动、师生的文化娱乐活动共同构筑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学校档案是学校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学校档案的内容非常的丰富,知识性也很强、涉及面和作用面都很广。所以做好学校档案的建设对于建设校园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化是人类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重要是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的校风校纪等,良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档案准确真实的记录了学校在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的重要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信息。所以说校园的档案建设也属于一种文化文化在发展上,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校园档案的成功建设可以极大的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建设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进而培养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学校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此时,档案部门就必须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积极主动的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档案资料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学校档案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学校档案是对学校优秀成果行业人类文明结晶的承载和保存,学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档案中,记录着学校所有的活动以及研究成果,是学校活动记录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说学校档案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学校档案详细的记录了学校建设中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成败原因和经验教训,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校档案的学习,充分发掘学校在以往的活动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积极进行兄弟校园之间的文化建设交流活动,通过与兄弟校园的积极有效交流,我们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避免自己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重蹈覆辙。而在进行兄弟学校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校档案能够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档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加对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兄弟院校可以在互相竞争同成长和进步,所以说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离不开学校档案的支撑,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档案的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强劲的动力。

  我们在对学校档案进行充分利用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学校档案保存有非常多的革命历史事件的原始资料,以及学校的革命活动历史遗迹和培养出来的各个历史伟人和名人的生平事迹等,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积极正面的事迹和人物组织起来,通过展览以及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讨论,积极继承其中的宝贵优秀文化,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引导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档案真实的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灾难和痛苦都在档案中有详细的记录,学校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校史资源,制作各类的宣传栏和陈列室,对校史进行详细的展示,让广大师生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校建设的不易,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师生的学校荣誉感,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样就能很好的团结师生,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鼓舞作用。

  学校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整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师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档案建设形成特定的校园文化特质,积极有效推动校园的文化建设。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活动帮助其他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积极的向学生展示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和科研实力,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通过成果的展示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综上所述,学校档案的文化作用在学校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产生非常积极有效的效果。学校的档案管理者应该积极担负起开发档案文化的重任,在进行档案建设的过程中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帮助。

  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实现途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校园文化具有的传承功能,促进了学生精神世界归属感的形成。此外,校园文化还具有实践性,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在参与体验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与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德智体等综合素质的拓展提高搭建了良好平台。

  高校形成了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及诸如科技节、讲座论坛、艺术节等一大批学术、科技、文艺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办学理念、学科层次与管理理念等软硬件条件的差异,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反映在校园环境、文化活动载体的培育设计上。

  校园环境文化主要渗透于校园环境的构建与营造中。校园环境的物化形态主要为校园建筑、校园景观与校园传播媒介及信息。目前,我国大学的校园文化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色、校风文脉特色以及环境教育功能普遍不足。比如,中国大学的科学景观、人文知识景观的数量太少,形态单一,内容浮浅,造型乏味,过分讲求形式,缺少人性化、时代感和认知挑战性[6]。大部分高校在校园建筑与景观设计中未考虑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涵义,单纯地讲求经济与实用功能,缺乏个性化构景造景,学校的内涵精神没有得到彰显。

  一些高校在举办一些主题类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时,活动内容形式过于简单,有时各个组织单位举办活动的形式差别不大,甚至雷同。这一方面是由于活动内容本身局限,延伸空间小;另一方面各组织单位各自为阵,协调度低,造成了活动分散,形式千篇一律,各组织方资源未能互补利用,强大的育人合力尚未形成。部分高校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未能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与挖掘自身特色,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需求了解不足,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效果欠佳,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育人内涵目标未能真正体现。

  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目标不太明确,存在讲究,为开展而开展的现象。其一味追求数量规模,忽视了活动开展的教育意义以及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有些大学将校园文化建设当成了纯粹的娱乐消遣活动或者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活动,完全排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成分[7]。甚至一些活动的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在教育引导上,可能给学生造成思想教育上的误区,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学校园文化需要内涵建设,把握全面育人的核心要求,在建设中坚持学生主体、个体全面发展、特色品牌、注重实效及创新等理念。

  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人才培养,这一职能赋予其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内涵开展。在建设中要坚持学生主体理念,学生既是校园文化体验与参与者,也是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者。在内涵培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生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满足其个性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其主动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激发其丰富的想象与创造潜力。

  个体全面发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反映,讲求学生个体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身体健康素质等全面的发展与提高,讲求德、智、体、美等个体发展因素的有机融合与协调统一。在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活动载体的设计与开展中,要有的放矢,将学生全面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力求达到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综合素质有所进步的目的。

  特色文化、个性文化的培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多样性与丰富性的基础,也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与个性发挥的必然要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树立特色意识,培育特色化、个性化校园环境与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学科专业条件,集中优势力量,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挖掘自身特点,提供独特的文化育人载体;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兴趣与个性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丰富广泛的选择空间,也有助于提升个体发展的质量与效果。

  校园文化的时代特征赋予了其创新的涵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文化在继承上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社会环境的变迁也影响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影响到学校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如果校园文化不能跟进创新,就难以吸引学生的参与,育人的目标也不能实现。校园文化创新主要是围绕工作载体机制的创新展开的,包括了设计理念、活动形式、传播媒介等多个方面。同时,创新理念也要求为校园文化的参与主体学生提供发挥自身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创新空间与平台,培育创新精神。

  在校园文化内涵理念阐释的基础上,围绕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综合利用高校自身现有条件,实现育人目标。校园文化内涵建设,需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育人内涵学生兴趣与个性化需求是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与开展的切入点。无论是科技学术活动还是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创作设计开展需要改变以往盲目的、脱离学生兴趣与实际需要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从学生兴趣与需求为出发创新活动内容形式,这样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展现与发挥。同时,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将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思想道德、人格品质、价值观培养等教育思想融入文化活动中来,同活动本身有机结合,使得校园文化的育人内涵得到体现,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除了硬件设施设备,最主要的是有多种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学科与相应的师资力量。同样,这些资源的优化利用为校园文化育人内涵的实现提供了多种途径。依托专业教学研究资源的多样性,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针对社会对人才专业能力需求,设计不同深度的专业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诸如职业技能大赛、情景模拟辩论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学术竞赛等品牌,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结合,与课堂教学研究相辅相成。这样的活动形式,也增加了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互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以高校常见的辩论赛为例,法学学科专业可针对某一法律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辨,从而形成模拟法庭辩论形式。同样是辩论赛,如果与哲学学科结合,就某一哲学命题进行辩论,其内容、形式与效果就不一样了。所以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学科及相应的师资结合,将专业知识的应用融入活动内容,深入挖掘专业特色,会精炼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主观创造潜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也只有通过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才能更加贴近学生兴趣与需求。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学生团体组织。学生团体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普遍的兴趣、需求与利益诉求,有效地发挥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目前高校存在诸如班委会、学生会等代表学生群体利益诉求与服务学生的组织;还存在根据兴趣爱好与共同志向组合的团体组织,最常见的是有一定组织规范性的学生社团组织,也包括学生创业小组、社会实践小组等临时性的学生团体。高校在整合校园文化资源过程中,需要给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活动立项及经费保障机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主发展空间,重点扶持一些具有专业特征的团体组织及所开展的活动,为进一步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创造条件。

  实践体验是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最为直接有效途径。实践体验类活动要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创作,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与自主实践创造,深化思想认识,提高实践能力,锻炼人格品质,同时又弥补了德育与专业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一。以公益普法宣传教育为例,法学类专业学生即可以搜集相关真实案例并分析演绎,利用分角色情景模拟法庭的立体形式展示,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公众深刻体会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必要性,提高公益普法的实效性。高校也是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集聚地[8]。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宽容个性、鼓励创造的氛围,创造潜力与能力丰富的学生以及一定的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创意活动开展的沃土。校园文化创意活动为满足学生的创作兴趣爱好,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与人格品质及创作能力的锻炼提供了途径。

  校园景观设计需在实用与经济原则的基础上,讲求人性化、人文和特色化,积极营造特色校园环境文化,反映校园特色与校园精神的传承。同时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其参与规划设计。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创作潜力与能力,美化了校园环境;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学校的情感与理念的认同度。包括校徽、校旗、道路指示牌等在内的高校视觉形象系统及雕塑、建筑小品景观都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设计。作为展示当代大学生精神风采的平台,校园媒体要广泛收集典型的学生个体、组织及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报道宣传,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大学校园新风尚。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诸如微博、微信、即时通讯等新媒体的出现,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新的载体。要充分利用这些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学生参与性强的特点,设计新的活动形式,诸如主题辩论与网上沙龙,增强媒体宣传的吸引力,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摘要:小学校园花样跳绳文化是小学校园文化的缩影,它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团队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平台。以下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来阐述。

  据统计,从1978年开始,美国在全国各地的小学推广跳绳运动,提倡“跳绳强心”(JumPRopeforHeart)行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有40多年。美国的初中生跳绳运动集体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对技巧和跳绳运动的整合、把健美柔合在跳绳运动中,充分表达了运动与美的完美结合。德国学校开设的跳绳运动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跳绳竞技形势,在内容上、形式上以及学生掌握跳绳的能力上都做了调整,不再是通过学生的跳绳数量裁决高低,而是通过集体合作表演的形势,通过对整体编排、团队合作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样在日本、韩国、香港的中小学也提倡校园“跳绳运动”,如1999年全香港中小学推行“跳绳强心”计划,该计划通过教授花式跳绳、心脏健康教育和举办跳绳同乐日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在国外,学者们关注体育的健美强心功能。因而,自然受到重视的小学生群体,在很多文献里都能发现这样的观点,体育文化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功能,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对儿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体力、智力和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据专家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跳绳对妇女和儿童的身心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儿童在跳绳时伴随着数字的训练,这对于她们把抽象的数字与实际事物结合起来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数字的实际含义与抽象概念,从而提高儿童记忆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灵敏度和判断力。

  关于体育文化的词源解释,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解,跳绳运动在中国的演变经历了很长的发展,中国最早出现的跳绳在唐代被称作“透索”,宋代称“跳索”,明代称“跳白索”,发展到清代则称“绳飞”。卢元镇提出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建立在各学科之上的一种有规则的、具体行为方式的、活的价值体系。同时在《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书中总结到:体育文化是人类关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内容的生活化再现,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部内容。易剑东在《体育文化学》一文中提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通向自然的一种手段,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综合因素。李乃平认为体育文化是一种综合现象,既是以体育为核心,以身心运动为根本目的、以娱乐为主的行为活动,并伴随着体育文学与艺术活动的精神活动与文化活动。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总结到跳绳运动对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20xx耿绍讳在《跳绳在高校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总结到跳绳作为一项基础性身体素质锻炼具有很强的功效,针对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协调性、弹跳力、爆发力、灵敏和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这方面的文章还有金品强的《跳绳在短跑训练中的妙用》、郑阳的《双摇对提高艺术体操专项素质的`作用》、陈燕的《论跳绳在大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和吴辉扬的《双摇对提高竞技健美操专项素质的作用》、等都提出跳绳作为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项目益于开展、操作性强、覆盖大为普通大众所接受。这些文章充分证明了跳绳运动对人的身体素质的良好作用,都从跳绳的专业性角度做了阐述,但未能深入学生主体和校园本身的价值探索更缺少跳绳文化的丰富内涵。

  有关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文化发展建设,邱丽玲在《中国跳绳竞赛设置和竞赛方法的研究》一文中,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具体措施,花样跳绳运动的具体规则和评价方法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花样跳绳运动发展的模式。对于小学花样跳绳文化建设的研究,有学者们分别从花样跳绳运动开展情况、兴趣培养、花样跳绳运动发展等方面有相关研究,但是对于如何从各个方面构建小学花样跳绳文化的文章却很少。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学生健康发展的模式,国外学者都从学生本体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的机制,有效利用校园体育文化假设的平台为学生谋发展。相比较国内学者而言,大量文献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和学校的差异性,以及在这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不够,国外学者能从理念到实践真正推广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跳绳强心运动,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梁超.花样跳绳在上海市部分中小学推广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xx(6).

  [2]赵强.大连市初中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现状的调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xx(5).

  [3]赵鑫.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8).

  [4]张孪.花样跳绳对上海市初中生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xx(2).

  摘 要: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只有构建先进的、和谐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优秀校园文化,才能让大学生在校园里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要正确把握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构成,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基地。大学的育人效果不仅取决于课程学习,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大学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浸染。在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中,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内在气质等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只有构建先进的、和谐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优秀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也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系统工程。推进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应用型大学质量立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般来说,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是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构成。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求知的场所,更是净化心灵、塑造品格的圣地,校园环境是应用型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直接体现。在大学的校园环境中,如果缺少了文化的滋养,就无法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精神品质及良好育人环境。富于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人文景观、完善的资源平台、过硬的教育设施是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应用型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文化,包括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规范条例、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要求,习惯、礼仪、校风、学风、系风和班风等。应用型大学的校园制度文化反映了此类大学的文化准则,它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

  应用型大学也应加快章程建设,根据应用型大学的实际,推进依法、民主管理,形成依照章程管理学校的体制和氛围。

  3.校园的行为文化建设。应用型大学校园的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及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校园的行为文化能充分体现应用型大学的传统、底蕴、校园精神、校风、学风等。在当今时代,大学校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功利利己之风严重、诚信危机、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应用型大学校园中此类问题也非常突出。不少学生注重眼前的利益,希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收获到看得见、用得上的成果以利于毕业后派上用场,对于较为长远的信仰、精神追求的热情明显消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并以此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包含学术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艺术文化建设等,这种正确的校园行为文化的引导会对校园中个体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极大的影响。

  4.校园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应用型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重点就是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富有生命力的校园精神能极大地提升师生对大学的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校园精神是指大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校园精神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的功能,可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精神,帮助大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家园,追求人格完善,激发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同时,校园精神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形成校园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基础。当前,社会文化“绑架了”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经侵蚀了大学校园,急功近利与浮躁之风不同程度地存在,校园中的官气、商气等较为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鲜明清晰的校园精神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应用型大学,担负着服务地方、服务祖国的使命,应该建设有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的校园精神文化。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大学阶段应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铸造品格为主要内容,人才培养以立德为先、立学为基。上海交大老校长唐文治曾提出,要成就“一等人才、一等事业、一等学问”,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等品行”。“一等品行”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爱国心、感恩心、责任心以及激情和梦想。这种五位一体的品格要求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非常重要,坚持把“爱国、感恩、责任、激情、梦想”作为品格塑造的主题,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奋斗和服务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使学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广阔的眼界胸怀,成为真正有知识、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同时,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校园文化平台的育人性和化人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实践性和参与性,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内化于心、贴近于常、外化于行。最终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真正形成氛围和谐、精神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

  2.打造优质、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首先要立足办学特色,以特色构筑核心实力,打造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上就会自然而然向这个方向倾斜,这是由学科特性决定的。应用型大学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既要凸显此类大学的优势,强化严谨务实的校风、深化技术优势,同时也应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文底蕴。先进、浓郁的人文氛围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的补充、完善。鉴于此,应注重优化应用型大学的人文环境,筹建一批高品位的文化场所、加强文化环境建设的战略规划力度。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在《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的一文中阐述道:“只有人文与科学的最佳结合,才能不断创造出科学的奇迹。”科学与人文的有效结合才是培养一个和谐的人的有效途径。确实,没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作为应用型大学更用有意识的打造优质的人文环境和氛围,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广阔的科学视野,深邃的智慧,更多地体味人性和情感。

  其次,虽为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但是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该更为综合多元,是包罗万象的。这样才能为师生搭建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平台。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该是整个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特别是电子数据库资源的丰富、多元化的建设更应该得到重视。

  第三,重视应用型大学的校园网的作用。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使校园网不仅成为大学生文化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平台,也成为社会先进文化传播的新空间。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一,打造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社团文化。在校园中,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社团,是最有影响力也最具有活力的团体。应用型大学的社团可以包括各学科理论性的研究协会、各专业研究的协会、各种倡议的协会、各种公益型协会、各种文学艺术的协会以及各种体育休闲型的协会等等。社团活动不仅丰富和活跃着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而且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定位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中,学生会对社会、人生、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不断地提升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服务他人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二,开展主题校园文化节(如:学生音乐节、学生舞蹈节、学生戏剧节、学生电影节、学生科技节等)、大型辩论会、知识竞赛、书画展、纪念日的系列活动、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及报告会、大型植树活动、模特大赛、联谊舞会、时尚的校园舞台剧、主题多样的志愿者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校园氛围。

  第三,在学生中倡导阅读之风,打造读书文化,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推崇经典阅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分享会,使读书蔚然成风。不要说有些书读了没用,这个世界有许多书本来就与实用无关,而只为情趣存在。也不要说有些书离现实太远,其实它离你的理想很近。瑞士作家凯勒所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经典阅读不是“浅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沉思中,认识自己、体味生活、思考未来,健全的人格也因内心所思得到增值和完善。

  第四,针对应用型大学的特征,实施文化艺术提升计划,积极推进艺术进校园,可以与省内艺术机构团体建成共建单位,将省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京剧院等知名艺术团体引入校园演出,“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组织师生到省市艺术场馆欣赏高雅艺术,陶冶文化情操。

  4.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要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反映师生员工的心声,做到民主、广泛、适当,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创建学生主导校园文化的平台,建立校园文化评价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个“硬环境”。

  总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为社会提供技术人才支撑,是应用型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的浸润,很难想象它如何抵御功利诱惑、摒弃浮躁、有责任地服务社会。应用型大学应以立足于地方、立足于办学特色,因为有特色才能有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同时建设真正能体现现代大学精神的应用型大学的校园文化,培育应用型特色人才,提升办学软实力,走质量立校、文化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也是现阶段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张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文化建设.求是,20xx,(9):47-49.

  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xx,(4):120—122.

  摘要:校园文化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坚持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创建富有医学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以甘肃医学院为背景,分析当前医学院校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校园文化是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隐形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具有引导、规范、调节、熏陶、教化等文化功能[1]。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生毕业后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性。

  当前,在高校间竞争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构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是医学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医学院校如何立足自身特点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开始关注并重视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不足,梳理当前医学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对校园文化认识有偏差。许多医学院校投大量资金用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的建设,而忽略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忽视了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和主要作用。这种重物质轻内涵培育的校园建设模式,势必导致大学文化的魅力和个性文化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2]。

  二是特色文化缺失。如今,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但真正有内涵、有意义、高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多,校园文化活动中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比较突出,庸俗化、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活动忽视了医学院校自身的特点,忽视了校园文化中隐含的医学精神,脱离了医学院校主流文化,导致校园文化无个性、无特色。

  三是忽视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上,往往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20世纪初,梁思成曾在《半个人的时代》中指出,科技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3]。在当前医学院校这种育人模式下,医学生的专业素质越来越高,但人文修养严重缺失。据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在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他80%均因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源于医学人文教育缺失[4]。因此,作为医学生,仅有高超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过硬的人文素质。

  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高校建设的制度保障与服务目标。为此,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学校的办学优势、自身条件、着眼学校未来发展前景,大力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不断明确学校特色定位。依据这一特殊要求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同时,学校要完善管理机制,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大教师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的良性双向互动模式,最终实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以甘肃医学院为例,秉承“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陇东,面向甘肃,辐射周边,服务西部”的定位,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是为西部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院围绕这一目标,制订了以护理和检验为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做强特色专业的同时,促进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甘肃地方输送大批优秀医护人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精神的倡导和实践,在大学校园中,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才能创造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秉承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建设核心,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时代精神,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责任与使命,真正树立起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努力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可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甘肃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挖掘皇甫谧文化资源,建立了皇甫谧研究院,加强对皇甫谧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积极弘扬皇甫谧精神,将皇甫谧仁爱救人、安贫乐道、不畏艰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结合时代特点,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师生员工对地域文化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师生;并将皇甫谧文化精神融入校训、校歌、校徽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是有了这种优势资源的融合,使得大学校园文化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

  特色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对高校人文环境的形成、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科学素养是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的必备品质,医学院校要围绕这一主题创设开放性、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学校每年借助挑战杯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科技创新活动。

  另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增强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其次,活动载体应注重多元化与创新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今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越来越多元化,许多高校通过校园网开办网上论坛、网上心理诊所、科技交流、艺术探讨等各种活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现自我价值,进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载体。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活动载体的管理和建设,把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与现代信息媒体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特色品牌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医学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推进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形成,为国家医学事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甘肃医学院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本校地方优质文化资源凝炼特色校园文化精神,学校以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皇甫谧论坛、皇甫谧针灸学术交流会、崆峒养生文化讲座等活动;同时通过电子屏幕、校报、校广播站、校园网络以及周末放映古代医学经典相关电影等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促进医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必须让校园文化与地方优秀文化相融合。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挖掘地域文化的精华,找准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点,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在自身发展中形成品牌,不断积淀文化底蕴,增强学校办学软实力。

  甘肃医学院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把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作为本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学校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加强针灸医学和崆峒养生学的研究,大力发展针灸特色专业。学校还每年组织学生参观皇甫谧文化园,组织学生深入崆峒山进行药物采集、药物价值研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方文化,将地方传统文化精华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线]医学院校应通过社会实践来全面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针对医学院校实际,结合专业特色,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发挥专业优势。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深入农村义务支教,了解国情民情,认识社会,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不断完善他们的道德人格。甘肃医学院紧密结合本校专业特色,不断拓宽实践渠道,如口腔协会、针灸按摩协会成员经常深入农村,走进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或在校园内为师生义务献爱心活动,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砺,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和才干,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境界,最终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专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高超的医学技能,更要加强其文化素养的培养。特色校园文化对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深刻挖掘与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以便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夏宝慧.高职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

  [2]彭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xx(22):67—68。

  [3]李妍妍。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xx(30):270—271。

  [4]李霞。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xx,12(4):291—294。

  首先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必须立足于现实,依托人、物、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开展,而校园文化客观地创造了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互为指导和促进作用。我国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要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的价值导向,im电竞注册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此为核心,与地区和学校特色相结合,积极开展以此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要传承和创造文化,而且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因此就教育内容及导向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期间主要侵染在学校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因此积极健康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促使学生避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由于当今社会发展呈现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态势,社会思想也趋于多元化,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也受到了冲击,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国青年大学生进行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民主观方面的渗透,其利用留学、电影、媒体、商品等生活化的渠道,将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逐渐向青年学生推广,极大的动摇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应该相得益彰、互为依托。但近年来各大高校一味的建高楼修大厦,校园规划和楼宇建设渐趋世俗和庸俗化,以追求在全国“高大全最”为目标,却忽略了校园文化的人文素养的建设,这不但影响了高校的形象,也对师生的思想风貌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师生中形成了一切以利益为衡量标准,功利化、实用化倾向加剧。受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也一味逢迎学生的娱乐心态,思考性、艺术性的活动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并且校园活动往往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已失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的作用。

  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新科技产品应运而生。现代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但在大学校园里,手机除了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之外,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教室里、宿舍里时时处处看到大学生“低头一族”,学生所有的关注点都在手机上,用手机除了看电影、玩游戏、聊天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用途。同时,由于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为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和信息服务。但是职业院校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凤毛麟角,更多的是游戏娱乐,而且网络和手机散布不良信息非常迅速,学生很容易受到蛊惑和煽动,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政治观念、价值取向等。

  校园文化是新时期职业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时应当充分考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新疆地方特色,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青少年聚集的高校历来都是我国思想动态的风向标,青年崇尚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都将对我国发展带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职业院校总体面对的学生在整体素养和客观理性看待事物上有所欠缺,因此职业院校更应该时刻秉承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阐述和诠释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让学生在校熏染主流意识形态,在外实践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实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从而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看待事物,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学生团体活动和主题教育中,可以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表达主题,寓教于乐,让学生自发的去思考和践行,认识到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自觉地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侵蚀和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

  校园文化既要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也要坚持文化内涵建设,避免空洞浮华、的校园环境。当今高校不良风气盛行,也影响到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物质建设和精神内涵同时兼顾,也应该注重职业教育的特点,贯穿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也要注重新疆地方特色和学校自身的追求,切忌盲目跟风、铺张浪费。同时,物质文化建设具有延续性和适应性,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时刻结合社会变化和学生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但是还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一脉相承,时刻体现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

  精神文化建设不同于物质文化建设,它不是可以直观体验到,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得以实现,因此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表现给学生就显得尤其重要。一直以来,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始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活动内容和形式也较固定,但是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和触动点已经发生了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就必须跟随教育对象的特点有效开展。首先,要认真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选择有效的形式将教育内容进行传达;其次,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应该老调重弹,学生没有新鲜感,自然也不会有感知上的刺激,认可的程度会相对降低;另外,精神活动的组织者也可以多元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进行,让与学生更接近更熟悉的教师或学生工作和去策划实施,学生的参与度会比较高,接受程度也会提升。最后,要积极发现好的典型,树立典范,让学生去模仿和学习,以榜样和偶像的力量感召学生传承优秀的精神文化。

  手机、电脑是学生普遍拥有并且喜欢依赖的科技产品,微信、QQ、微博、论坛等是学生交流沟通、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的媒介,这已经是趋势,我们既然认识到了这一现象,也应该毫不避讳的利用好这些媒介。传统的教育载体应该继续巩固和加强,但是新兴的媒介的作用也不应该忽视,高校应该率先占领这个领域,让大量积极向健康的教育内容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通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形成网上信息传播的良好风气,要规范管理、积极引导,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在今天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知识经济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而此时在职业院校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在教授职业技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切实加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寓教于乐,使之更具活力和效率。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信息服务的功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与服务保障,为读者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能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有利于读者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从而发挥图书馆的学术价值和公益性质。

  图书馆管理的对象包括图书馆馆员和广大读者。因此,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既要注重“以读者为中心”又要强调“以馆员为本”。

  高校要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图书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馆员专业水平,使图书馆馆员能以优良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为读者开展优质服务,让读者在图书馆能得到尊重、获取知识,从而体现图书馆的价值。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内部建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图书馆能否为教学科研服务。因此,在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设置图书馆部门,根据馆员的不同特点安排与其特长相符的工作以发挥各人的最大作用。同时应采取各种途径大力提高馆内人员的素质,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从而能高效快捷地服务校园。

  承诺制服务是图书馆的一种创新的读者服务模式,是以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基础向读者开展可监督的、可操作的服务。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图书馆馆员队伍为依托的,因此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业务工作技巧以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承诺和谐服务既能增强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又能增强自身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失为新形势下读者服务模式的一种创新手段。

  高校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结合全民阅读活动,在高校广泛开展阅读推广,针对高校特点将馆藏资源向广大师生进行推送,开展内容多样的读书活动和学术讲座,通过定期编发图情通讯,新好?)书介绍等,采用知识发现技术深入挖掘、开发文献资源,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文献利用率;在学校范围内加强图书馆宣传营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阅读方向。通过系列活动,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图书馆、爱护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氛围。寓育人于管理、服务中,使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服务管理中得以强化。

  在高校构建和谐图书馆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更好地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书馆应密切配合学校,积极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配合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图书馆可利用馆藏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文献开展专题书展等活动对读者进行思政教育,培养读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二要帮助提升读者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和图书馆利用方面的讲座来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技能,为他们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技术保障。三要注重提升读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图书馆可利用优美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读者建立基于学习与研讨的信息共享空间,吸纳读者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从而提升读者的综合素质。

  教育部20xx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规程》中指出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形式多样,许多高校每年读书曰期间都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读书月活动,高校图书馆是活动的主要阵地,能为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参与活动,吸引读者关注图书馆、深入图书馆,把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巧妙地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由此看来,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和场地、环境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支持和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教育部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高度重视,在《普通高校图书馆工作规程》里将其纳入高校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中,明确了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地位。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既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现实的时代性,因而它能较全面地支持和服务于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图书馆要以自身的任务、类型和读者需求为依据,科学、合理地组织文献资源,使读者通过阅读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展开离不开文献信息资源提供的借鉴与参考作用,因此,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直接影响着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态势和水平。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开展的重要阵地,它自身的文化建设以及它的环境氛围,理所当然是高校一道绚丽的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在不断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秉持服务读者、培育人才的理念,努力创造优美的阅读环境,达成人与书的和谐统建立具有先进理念、具有深厚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的图书馆,只有在高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占一席之地,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更加实用的信息服务。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艺术类中职学校,构建能够真正彰显艺术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试从校园建设的定义、艺术类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优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的竞争形势,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成为学校教育发展关注的焦点。对于艺术类中职学校,人才的培养,除重点教授专业技术,更注重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艺术人才。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它体现了学校办学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开发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学习视角,美化学生的人格,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目前,对校园文化建设概念的阐述有不同的定义,总体上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的校园文化通常是指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三大类。属于学校物质文化的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以及绿化怡人的校园环境等;属于学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训、校规、校纪、学生守则、入队入团条件、班规,以及考试规则、学习生活作息制度等;属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风、教风、学风、班风,老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精神和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以及榜样雕塑、升旗仪式、文娱体育竞赛活动等等。狭义的校园文化通常是指学校课堂教学外的文化活动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艺术类中职校的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对外界信息敏感,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缺乏对自身严格的自律要求,对学校管理制度的理解把握不足重视不够。通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贯穿道德培养在艺术文化活动中,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思想观念、心理动态等方面的表现,以专业教学实践为依托,弘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深入凝练学校办学特色,深化和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在情境教学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切身感觉美好的道德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向上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

  由于艺术类中职学校办学专业的特殊性,相比其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着更多艺术实践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艺术类中职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集中体现,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巩固课堂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是学生充分利用舞台加强专业实践的机会,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开拓专业知识领域、发展他们社会实践能力和积极创造创新能力,更快地适应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完善职业规划的过程,是塑造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工作者的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既是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体现,又是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具体体现。优质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师生强烈的艺术创造欲望,更能激发他们教与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所有师生的艺术创造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工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多样化的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老师和学生,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精神深刻影响着学生,进而增强广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

  把握校园文化大方向,在校园文化中弘扬爱国教育主旋律。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因而,作为思维活跃和个性突出的艺术类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也要服从服务于这个政治方向。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放在育人第一位,让社会先进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坚决一切封建迷信、伪科学、庸俗文化和腐朽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只有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师生才具备有良好的素质和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同时,师生的行为和态度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保持一致,对社会风貌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艺术类中职学校坚定办学方向,把握艺术专业特殊性,充分发挥学生个性飞扬、果于自信、乐于表现的行为特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专业与文化、道德与品质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提高。不断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多变。在文体活动中渗透专业学术内涵,在学术活动中增强趣味性的渗透,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内涵、提高专业创新的能力。例如,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舞蹈表演”“模特表演”“器乐表演”等职业技能比赛;“文明风采”才艺展示比赛;“艺苑杯”校园文化艺术节;“阳光杯”声乐比赛大PK;“书韵飘香的校园读书节”;入学行为教育军训;校团委、学生会系列慰问养老院、孤儿所、戒毒所演出活动;学校少年管乐团、弦乐团、民乐团、合唱团排练演出活动等等…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让学生各得其所,各行其乐,主动参与。这些都是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的一大亮点。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学校的形象、个性和风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教师文化是艺术类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学科研等行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甘为人梯的高尚师德,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研品质,精益求精、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从个人走向群体,从封闭走向开放,关注他人与其他学科,相互竞争,相互超越又相互合作的良好学术氛围。学生文化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体现,学生价值观是学生文化的核心。学生价值观是学生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理解和追求,直接影响着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确定行为习惯和选择行为方式。所以,建设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学生文化,营造“自主学习与积极创新”的学风是学生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在学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具有和谐的审美心态、高品位的审美趣味和乐于为艺术事业而奉献的精神境界。随着课程设置的不断改革,自主、自律、自为的教育文化逐步成为课程文化的核心。学生是课程文化建设的主体,因而课程文化强调学生的培养价值,尤其关注灵魂、精神与意义,强调对学生的陶冶,对学生内在的深切关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确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建设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课程文化,是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校园网络文化为学校文化注入了新的巨大活力,推动学生价值观的变革和进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全球普及化,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信息量,广泛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之中。它具有无限空间的创造价值、即时沟通的效率价值、丰富多彩的个性价值、普遍意义的平等价值、基于网络资源的发展价值。

  艺术类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因其办学专业的特殊性而具有独特的气质,学校要不断加强并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把握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创新的积极影响,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具体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育人,培养专业基础厚实,实践适应能力较强,个性特色鲜明,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1]周熠,冯艳丽.浅谈艺术类院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J].东方教育,20xx(11).

  [3]杨太光.艺术类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思考[J].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xx(3).

  [4]张敏.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xx(33).

  摘要:当今社会,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无论是在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之间,抑或是在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之间都存在犹疑和顾虑,都面临着一个选择,往往这种选择会让大学生迟疑、拿不定主意。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已经获得了全社会的关心,因为这一群体是祖国的未来,但是在他们中,思想上存在问题的不在少数。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奇葩之一,其自身饱含的哲学思想,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修身养性,褪去浮华和稚嫩,变得更加稳重和成熟,此外,茶树自身的精神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会逐渐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过于落后,基本上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形同鸡肋。将茶文化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不仅能够创新教育方式,同时更能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本文旨在揭示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入茶文化的概念,就茶文化如何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互动做出简单的探讨。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我们不太愿意接受的事实:实际上,我国高校已经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重视,但问题在于即便采取了措施,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多数都表明存在理解问题。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存在理解问题这一现实我们应当分开来看,才能分析出其中的具体原因:第一,从大学生自身找苗头。大学生毋庸置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方式,但这个理解方式尚未成熟,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难以消化,其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没有足够的兴趣,或者说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不认真导致跟不上;第二,从学校和课堂的角度出发,学校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没有考虑到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只将自己的关注点投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形成了上述的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这件事,说实话,言传身教比课堂灌输有用得多,亲身实践比言传身教有用得多,而我们现在的高校采取的是下下策。高校普遍已经开始了相关的课程来对大学生的思想体系进行引导和指正,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及早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和人生态度。但是这种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方式将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无法读死书。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外,社会实践在这里可能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很多细小的道理书上说多少遍,对我们来说可能都是过眼云烟,但是一旦自己亲身体验过则会变成永远忘不了的教训和经验。因此,除却理论知识的教授外,高校应该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时用来组织进行社会实践上,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

  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在课堂里进行的,因此,学生能够受到健康思想教育的时间基本集中于课堂,这时候,如果课堂的氛围死气沉沉、没有趣味性,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了。而现实恰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教师过分依赖课本,缺乏课外素材的引征,更不必去谈论趣味性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东西是死的,学生自己粗略的浏览一下就了解了个大概内容,这时候教师如果还过分强调这方面的内容就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教师真正应该做的是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社会上的新鲜事、热点甚至自己身边的小事、趣事结合起来,同时,当然也可以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但要保证这些案例一定不是满大街的老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是社会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肩负着建设祖国、建设民族的伟大历史重担,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伟大中国梦的美好蓝图能否实现完全依赖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但是由于大学生依然是学生,虽然他们大多数是成年人,但是由于人生阅历的浅短、社会经验的匮乏,导致他们的思想和看法存在幼稚和不成熟的地方,而高校基本上算是学生继续受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够将这些不成熟的、幼稚的想法剔除,那么这些消极的态度就会伴随大学生走出校园甚至伴随终身。而且,正是由于他们思想上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及其容易受到社会腐朽思想的毒害,当今社会面临的诱惑太多,一旦大学生走入歧途,伤害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损失。因此,在这个关键性的时刻,高校着实有必要进行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茶在我国已经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它基本上和华夏文明保持高度的一致,换句话来说就是自从有了华夏文明,就已经诞生了茶文化。对于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无论是在历史地位还是现实意义上都举足轻重,其中饱含的文化,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割舍的瑰宝之一。翻阅历史我们发现,中国茶道的创始人,《茶经》的作者,被奉为茶圣的陆羽,将唐以前的茶文化经过毕生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首先,茶的特性温和,想要真正喝一杯茶,是需要花费一点儿功夫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你不够耐心,最后的茶也就不会达到你的期待,因此,要么不喝、要么耐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喝上一杯好茶,就会耐下性子来。一旦人们沉下心来,浮躁的情绪就会淡化,要知。

相关新闻